昌都偾抢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雄安新區(qū)規(guī)劃需把握地域文化綜合體特征

2017-06-30 07:55:38    作者:鄧輝     來源:北京日報     瀏覽次數(shù):

  地域文化綜合體是一個文化地理概念,是指一個區(qū)域的自然與文化綜合特征,包括區(qū)域內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景觀,以及區(qū)域內部自然諸要素、人文諸要素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關系。地域文化綜合體是長期歷史發(fā)展的結果,既包括了自然景觀、文化景觀的空間差異,也包括了自然景觀、文化景觀的時間變化。雄安新區(qū)未來城市與區(qū)域的規(guī)劃工作,需要深入了解地域文化綜合體的歷史演變過程。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實現(xiàn)“延續(xù)歷史文脈,彰顯中國特色”的理念。

  從自然景觀上看,雄安地區(qū)自然地理的主體成分是華北平原,是由海河各支流沖積物組成,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勢平緩,坡降1/6000-1/10000。雄安地區(qū)位于華北平原中部的凹陷帶內,凹陷帶的海拔高程4-9米,為華北平原最低的地區(qū),拒馬河、易水、瀑河、漕河、府河、唐河、沙河、滹沱河匯入其中。凹陷帶北部主要為永定河沖積扇,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凹陷帶南部主要為滹沱河沖積扇,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勢低洼,湖泊眾多,是雄安新區(qū)自然景觀的基本特點。

  雄安地區(qū)文化景觀的歷史演變過程,就在這樣的特殊自然景觀基礎上展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演變階段有三段,即先秦時期的燕趙分界線,北宋時期的宋遼分界線,明清時期的西淀與千里長堤。與此相應,雄安地區(qū)的歷史文化景觀遺存也可以分為三大類型:軍事—交通歷史文化景觀遺存,塘泊—堤閘歷史文化景觀遺存,西淀—千里長堤歷史文化景觀遺存。

  雄安地區(qū)與軍事相關的歷史文化景觀遺存,主要有先秦時期的燕下都、容城南陽遺址,以及大體上呈東西向分布的燕南長城;北宋時期的瓦橋關(雄州)、益津關(霸州)、莫金口、淤口關(信安),以及白溝、界河(巨馬河)等邊界河流。與交通驛道有關的歷史文化景觀遺存,主要有先秦時期的飛狐道,明代的紫荊關,北宋時期的白溝驛、雄州、趙北口、鄚州等。

  五代后周顯徳年間,世宗為加強防御,置雄州于瓦橋關、霸州于益津關。北宋時期,雄州、霸州一線成為宋遼分界線,北宋在此修建塘濼,以御遼兵。將易、瀑、漕、滱、泒、滋、滹沱諸水匯為一區(qū),形成橫貫整個華北平原中部、東西分布的大湖泊群,從靠近海岸的黑龍港一直蔓延到保州(保定)。與北宋塘泊相關的歷史文化景觀遺存,主要有白洋淀、燒車淀、藻雜淀、邊吳淀等淀泊,趙北口、趙口、七級、九級、石塚口、閘板口等堤閘,以及雞距泉、一畝泉等泉源。

  雄安地區(qū)的水系格局古今變化很大。根據(jù)北魏時期的《水經(jīng)注》記載,當時的永定河、琉璃河、白溝、拒馬河等河流都是東流入海河,不入冀中凹陷帶。明清時期,永定河沖積扇迅速南擴,永定河奪占琉璃河、白溝、拒馬河河道,淤積大清河河道,導致冀中凹陷帶內水流不暢,洪水泛濫。修堤治水,疏浚河道成為明清時期的特點。圍繞西淀、東淀修建的千里長堤,以及位于雄州正南,白洋淀東緣的趙北口十二連橋,成為這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景觀。

  系統(tǒng)分析雄安地域文化綜合體的演變過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時期的典型文化景觀的特點,以及地域文化發(fā)展變化的基本脈絡。以此為基礎,在未來城市與區(qū)域的規(guī)劃發(fā)展中,充分把握好地域文化綜合體的特征,把歷史文化景觀遺存有機地融入到現(xiàn)代城市與區(qū)域的發(fā)展中,才能真正實現(xiàn)“延續(xù)歷史文脈,彰顯中國特色”的發(fā)展理念和目標。

編輯:liq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通海县| 富川| 福鼎市| 浦北县| 巴南区| 富锦市| 广河县| 曲阜市| 吴忠市| 岳西县| 乌鲁木齐县| 三亚市| 塔城市| 庆安县| 三明市| 龙川县| 石泉县| 若尔盖县| 天等县| 临桂县| 长寿区| 临清市| 原阳县| 临江市| 奇台县| 平远县| 北安市| 泸西县| 南漳县| 双鸭山市| 麟游县| 桂阳县| 桦甸市| 慈利县| 望都县| 黄梅县| 通渭县| 中超| 达孜县| 苍溪县| 安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