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偾抢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退思園”造園意象內蘊淺析

2016-06-13 09:59:22    作者:倪祥保     來源:《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1年第5期     瀏覽次數(shù):

  “退思園”造園意象內蘊淺析

       “退思園”是目前蘇州園林在市區(qū)外唯一的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它由清代光緒年間,安徽兵備道任蘭生建造,園名取自《左傳》的“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句。在一般人的理解中,“退思”就是表示“退官為民、隱居鄉(xiāng)里”的意思。其實,就“進思盡忠,退思補過”這句話的解讀來說,它應該是互文見義的:即“進”要“思盡忠”,也要“思補過”;“退”要“思補過”,也要“思盡忠”。從中國封建思想文化的一般意義上來看,這樣的觀點應該站得住腳:只有“進思盡忠”的人,才會“退思補過”;“退思補過”的目的還是為了“進思盡忠”;沒有“進”的可能,如何能行之有效地去“補過”?這樣的解讀既符合古文訓義規(guī)律,也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去全面理解“退思園”設計的文化立意與審美的弦外之音。我在此特地淺析其中幾個主要景觀構造所能表達的豐富內蘊意象來加以佐證,同時請教于方家學者。

  “退思園”的精華主要在其花園部分。這個處在全園東部的花園,其所有亭臺樓閣、橋廊榭軒等景觀,都圍繞一個曲曲彎彎的水池并緊貼水面而造,被稱為蘇州園林中最為著名的“貼水園”,“退思草堂”則是其中的主要建筑。

  在中國園林發(fā)展史中,將一個園林或一處建筑命名為“草堂”的做法由來已久。年代較早且比較有名的是杜甫在成都所建,其次是白居易在廬山所建。杜甫在成都建造草堂時,處境相當貧困,是真正用茅草作為屋頂建造的草堂,這在他自己所寫的有關詩歌中可以得到證實,也為很多園林研究者所認可。白居易在廬山建造草堂時,盡管貶為江州司馬,畢竟衣食無憂,因此在他自己所寫的《草堂記》詩中,根本看不出建的是真正意義上的草堂。從白居易一向崇尚物質生活條件較好的“中隱”思想來看,想來他所建的草堂可能是一個很好的建筑。取名為草堂,不過是為了表示師法先賢(甚至是附庸風雅),但又不肯虧待自己。從此以后,中國封建士大夫便從不缺乏以“草堂”來命名其實并非真正草房這樣的做法(比如元末明初顧阿瑛在昆山所建非常豪華的“玉山草堂”)。

  凡是到過“退思園”的人都知道,“退思草堂”無疑是其花園部分最主要的建筑,屋頂采用“歇山頂”樣式,造得相對精美,根本不是實際的“草堂”。不僅如此,相對于園中其他所有建筑或景觀而言,“退思草堂”的體量顯得相對較大,且背墻面水,居中而正南朝向,雖然高度不顯得突兀,但很有穩(wěn)如中軍帳而“君臨一切”的樣子,園主不露聲色地扮演著園中不可忽略的中心和“主宰”的角色,具有耐人尋味的“象外之象”。從“退思草堂”向南望去,“孤雨生涼軒”中那面大鏡子,可以使人看到其映出的“天光云影共徘徊”和花園中景物的美麗倒影,仿佛使人有看不盡的景觀;那完全通透的“天橋”,玲瓏巧妙而吸引眼球,似乎可以使人“望見天涯無限路”。所有或近、或遠的借景,又有“近者親之”、“遠者來之”的象征,其所借之景的全部意義顯然不是一般的借景處理所能承擔并很好完成的。

  “退思園”花園部分關于“退思草堂”的這個安排,在絕大多數(shù)蘇州園林中都很少見。以結構形態(tài)與此非常接近的“網(wǎng)師園”為例:池塘北邊正南而建的“看松讀畫軒”不高昂,被前面的小丘與高樹遮擋;“竹外一枝軒”則過于低矮而缺乏氣度;“濯纓水閣”體量相對還算不小,但面北而處于偏西側,朝向不正;“月到風來亭”在池塘邊有點顯得一枝獨秀,但與幾乎正對面而建的那個“半亭”難分伯仲;不管從體量、朝向和體式來看,“射鴨廊”更是過于細小低微,不成氣候。一言以蔽之,“網(wǎng)師園”池水一周的所有景觀建筑,沒有一個看上去可以像中心或“主宰”的樣子——這特別符合“隱逸文化”的思想內涵與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在面積較大的“拙政園”和“留園”里,其主景區(qū)建有體量相對較大的一些廳堂、軒館,如“拙政園”中的“遠香堂”、“玉蘭堂”和“卅六鴛鴦館”,“留園”中的“涵碧山房”、“林泉耆碩之館”和“五峰仙館”等。但是,由于它們其實大多以面北朝向為主(即使有的南北雙向,其正南方均沒有相對開闊的空間),顯現(xiàn)不出唯我獨尊的氣派,確實難以成為全園的中心或“主宰”——只能與園中其他景觀一樣也是在此為主而在彼為輔。

  如果說“退思草堂”名字中的“草堂”一詞,與“耦園”主人所謂“草堂開傍闔閭城”詩句中的“草堂”一詞相通,只是為了表達隱退而居的一種情趣而不必拘泥其建筑真切與否的話,那么“退思草堂”所表現(xiàn)出來不可忽略的中心地位與統(tǒng)帥氣度,則是耐人尋味的——這一般是皇家園林所刻意關注的——如頤和園中的佛香閣,并不是以崇尚“隱逸文化”、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私宅園林所講求的。由此看來,“退思草堂”的別具意韻,不僅在其建筑形式上,更在其文化內涵中。

  蘇州園林總是不可缺少水的存在。除了因為蘇州有眾多小河湖泊這樣的自然生態(tài)影響,也因為蘇州地區(qū)降水較多——園中有一定規(guī)模的水面可以防止雨后園中的地面積水問題,同時能更好地表征“山水園林”特色和“處江湖之遠”意味。這就自然會建設很多與水相關的景點,比如船、橋、湖心亭和水榭等等。在并不很大的“退思園”里,有兩處船的景點,一個在中庭,一個在花園,它們都建造得很有特色而非常優(yōu)秀。

  “退思園”東花園池水中部西岸,有一條可見大半船身的石舫,仿佛剛剛駛進那碧波蕩漾的湖面,欲向東岸行去。園中這個關于船的景觀,與蘇州園林中很多或像停泊在船塢里(怡園)、或像??吭诎哆?拙政園)的樣子都很不一樣(獅子林中的是個敗筆,無法比較)。該舫取名“鬧紅一舸”,很有日常生活情趣,只是覺得少了幾分“曉汲清湘燃楚竹”般的閑適;石舫前部和船舷兩側貼著比作浪花的太湖石,大有劈波斬浪、勇往直前的樣子,似乎淡去了“欸乃一聲山水綠”的“漁隱”情致。凡此種種,都在非常明白地告訴游園者,設計和乘坐該船的人,好像不屬于“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那樣的退隱者,而更像是自己覺得“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而充滿進取情懷的“待賈者”。這不由得使人想起該園“中庭”里還有一個旱舫,其船身向著東方——這在蘇州園林中幾乎是千篇一律的,不知是因為不自覺的不約而同,還是有文化上的特別傳承之意(中國人最早知道的大海在東面,那是太陽升起的地方)。關鍵是它也被造得非常別出心裁:船的所在地是中庭,庭院的地面用鵝卵石、磚瓦、碎石等鋪成非常平整而美麗的圖案,可比喻船的航行前程似錦、如履平地。更為耐人尋味的是,在這個庭院內的東面,也就是那條旱船前方不遠處,建造者在地面上用石塊和泥土壘起一小塊高地,上面種有樹木花草——十分像一個生機勃勃的島嶼——那應該是主人內心希望看到的近在咫尺的勝利彼岸的象征。這與其說是屬于“退”的實在表征,不如說是“進”的含蓄表達更好。

  在中國古代文化觀念中,進則為官,居廟堂之高;退則為民,處江湖之遠。對很多封建士大夫來說,這種進退很難自如,更難兩全。“退思園”主人在其造園立意中,則努力追求進退如愿的兩全其美,所以他要在園中建造水舫旱船兩處異曲同工的景觀,以此來表達希望“退”有其成,“進”有其功。這就像在其園中既有“歲寒居”及“歲寒三友”等自喻清雅高潔的景觀,也有象征富貴的牡丹、希望發(fā)財?shù)?ldquo;通寶”和比喻前程如花似錦的景觀,初看起來表面是對立的,其實是內在統(tǒng)一的,統(tǒng)一于豐富復雜的人性真實。

編輯:zhaomengdi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園林與書法的精神會通

陳國中先生是當代有影響的書法家,他是蘇州人。在歷史上,尤其是元代以來,蘇州是引領中國藝術風尚的地方,在書法方面同樣如此,像沈周、文徵明、祝枝山、王寵、唐寅、陳白陽等,都是名稱一時的書法大家。【詳細】

108座蘇州園林實行掛牌保護

  7日下午,第四批《蘇州園林名錄》正式公布,隨著端本園、全晉會館、墨客園等18座園林入選,蘇州園林總數(shù)達到108座,蘇州由【詳細】

蘇州園林記之環(huán)秀山莊——怡園

  近日,游覽了環(huán)秀山莊和怡園兩座蘇州園林。前者,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底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可親自去看了以后,卻感覺名不符實,大失所望,不僅規(guī)模小,而且建筑稍顯拙劣,感受【詳細】

兴隆县| 鲁甸县| 出国| 通城县| 息烽县| 边坝县| 若尔盖县| 纳雍县| 宁安市| 德钦县| 格尔木市| 阳朔县| 怀来县| 牙克石市| 丰原市| 治县。| 日土县| 泸定县| 徐闻县| 瑞昌市| 灵璧县| 日喀则市| 北安市| 巴楚县| 象州县| 无锡市| 墨脱县| 新余市| 四平市| 巩留县| 壶关县| 衢州市| 辉县市| 洪江市| 辽宁省| 上林县| 屏东市| 常州市| 阜阳市| 灌阳县| 方城县|